美国钛研究、开发最新动向
钛具有轻量性、高强度、耐腐蚀性、不燃性以及良好的生物体相容性、形状记忆性、吸气性、耐低温性、超导性、时尚性,是一种有着特殊魅力的金属。因此,钛的应用有望从飞机、化工业等传统重工业领域扩大到民用领域、机能领域等多个领域。
美国、日本、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CIS(俄罗斯、乌克兰等)、中国主导着钛的研究、技术开发及生产。根据日本钛协会的统计资料以及文献,这些国家历年来的钛压延产品(通过锻造、压延等方法生产出的产品)发货量如下:美国由于受多发性恐怖事件(2001年)、伊拉克战争(2003年)、雷曼兄弟破产(2008年)等一系列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的影响,飞机需求低迷,从而致使钛材的发货量减少,不过总体来说钛材的发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。每年的发货量大约在3万吨左右,通常稳坐世界第一的宝座;日本钛压延产品的发货量虽时而好转,时而低迷,但近十年来总体处于上升趋势。1998年日本的钛压延产品发货量达到了12,740吨,2008年增加到了19,727吨。2009年雷曼冲击下钛材生产大幅回落,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钛材生产已明显恢复,并且超过了2009年的生产水平。1998年海绵钛的发货量只有23,819吨,2008年已迅速增加到了38,826吨;俄罗斯的发货量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减少到只有先前1/6的水平,即10,000吨,不过近几年得到了迅速恢复,已超过日本。俄罗斯国内市场在2007年迎来了9,000吨的高峰值,但2010年却跌到了5,200吨。诸如VSMPO的大企业向空客公司进军的意志非常强烈,因此2015年有望恢复到7,500吨;中国自2001年左右开始钛材需求增长显著,单比较内需,2007年就已超过日本国内总需求量。中国的钛研究、技术开发现状有直逼美国、日本之势,而且研究钛的学者、技术人员比日本要多得多,因此这些研究和开发呈现出从量向质的转变,未来中国将会为全球生产出高品质、廉价的钛产品;欧洲各国虽然发货量逐年递增,但相对于钛产业主导国家来说它们的发展较为缓慢。
在每四年一届的国际钛会中除了主办国之外,美国的论文发表数量通常位居第一或第二。
就这样,从战后钛产业的黎明期到现在,美国一直都在钛的生产、研究和开发领域起着主导作用。因此,了解美国最近的研究、开发动向就是了解世界钛的研究、开发趋势。